近期,黄先生主诉自己有痔疮,且排便有血,自行用药8个月却不见好转。
直到在朋友提醒下,他尝试了粪便钙卫蛋白、便隐血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结果显示多项阳性。最终通过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多发息肉和直肠癌。
这个病例再次敲响警钟!肠癌早期症状常披着“痔疮”的外衣,若掉以轻心,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肠癌与痔疮,相似的“伪装”,不同的危机
肠癌与痔疮均可能导致便血、肛门不适,但细微差异可能暗藏生死分界:
1. 便血特点
痔疮:滴血,喷射状出血,鲜血,出血量一般较大,内痔出血,大部分患者没有疼痛感。
肠癌:颜色偏暗红,可能时有时无,血和大便是相混淆的,大便中夹有其他分泌物。
2. 伴随症状
痔疮:通常无全身症状,以局部肛门疼痛、瘙痒为主。
肠癌:体重莫名下降、持续性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感(排便不尽)。
3. 高危人群
痔疮:孕妇是痔疮的高危人群, 除此之外,进食辛辣食物、久坐、便秘,都是痔疮的高危因素。
肠癌:“偏爱”45岁以上人群、有肠癌家族史者、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者,以及慢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科学筛查,抓住肠癌的“狐狸尾巴”
1. 初筛工具:无创检测先行
便隐血+转铁蛋白:捕捉肉眼不可见的微量出血(肠癌或息肉表面易渗血)。
转铁蛋白在粪便中的稳定性高于血红蛋白,所以同时检测转铁蛋白可以减少由于血红蛋白抗原性消失而出现的假阴性结果 ,提高检出的精度 ,其具有以下优越性: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操作简便 ,一步完成,结果易判定,室温保存,不受饮食及药物影响 ,且减少肠道细菌引起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极大程度地减少后带现象的出现。
钙卫蛋白:反映肠道炎症水平,持续升高需警惕癌变风险。
肠道三项联合检测(钙卫蛋白+便隐血+转铁蛋白),一次取样,三个结果,多维度评估肠道健康,降低漏诊风险,为肠道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
2. 确诊金标准:肠镜检查
肠镜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可同步切除癌前病变(如息肉)。
建议筛查年龄:
普通人群:45岁起每5-10年一次肠镜。
高危人群:提前至35-40岁,或根据医生建议缩短间隔。
关键提醒,别让“自诊”耽误生命
痔疮久治不愈:若规范治疗2周后便血仍反复,务必排查肠癌。
筛查比症状更可靠:早期肠癌常无症状,定期筛查是“保命符”。
警惕“年轻化”趋势:不良饮食、久坐、肥胖者,即使年轻也应关注肠道健康。
肠癌并非绝症,早期发现治愈率超90%。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与其自我诊断,不如用科学手段揭开疾病真面目。别让“我以为”成为健康路上最大的风险!
参考资料:
[1]区分便血症状.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1):67-67.
[2]姚晓兵.便血一定是痔疮吗?.中医健康养生,2024,10(10):48-49.
[3]潘崖,冯家伍.血红蛋白联合转铁蛋白便隐血实验在大肠癌检测中的应用.山东医药,2009,49(16):46-47.
分享到: